咨询(投诉)电话:0757-8866 7003 急救电话:0757-8888 6666 纪检监察举报电话:0757-8882 9909
投诉地点:总院区门诊1楼客户服务中心 接待时间:周一-周日 8:00-12:00 14:30-17:30
【贾宁名中医工作室学习笔记】——呃逆
文字来源:      发布日期:2023.10.12     浏览次数:


周光进 2023.10.12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古称“哕”,又称“哕逆”。

 

●沿革●

1、早在《内经》对本病就有较多的记载。

首先提出病位在胃。《素问·宣明五气》:“胃为气逆为哕。”             

病重至哕。《素问·宝命全形论》曰:“病深者,其声哕。”

提出了简易疗法。《灵枢·杂病》 :“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2、《金匮要略》将其分为三证辨治:属寒、属虚热、属实。为后世寒热虚实分类奠定了基础。

3、张景岳把呃逆与咳逆、干呕、噫气作出明确的区分。

“哕者呃逆也,非咳逆也,咳逆者咳嗽之甚者也,非呃逆也;干呕者无物之吐即呕也,非哕也;噫者饱食之息即嗳气也,非呃逆也。”

(宋以前多称哕,朱丹溪称呃,明以后称呃逆。)

 

●病因病机●

呃逆的病位在哪里?    ——膈

中医认为,为什么会呃逆?    ——膈气机不畅(胃气上逆动膈)

哪些脏腑病变会导致膈气机不畅?    ——胃失和降、肺失肃降、肾不纳气

 

●诊断要点●

1.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症

2.多有受凉、饮食、情志、药物等诱发因素,起病多较急。

3.  辅助检查:X线钡餐、内窥镜等,甚至肝肾功能、B超、CT有助诊断。

 

●辨证要点●

  1、辨生理病理

 生理:一时性气逆而作,无反复发作史,且无明显兼证者,属暂时的生理现象,无需治疗。

 病理:若呃逆反复发作,兼证明显,或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病证过程中,因外感、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而发,可视为呃逆病证,当辨证论治。

  2、辨虚实寒热

  呃逆初起,响声响亮,气冲有力,连续发作,脉弦滑者,多属实证;

  呃声时断时续,呃声低长,气出无力,脉虚弱者,多为虚证;

  呃声沉缓有力,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面青肢冷,舌苔白滑,多为寒证;

  呃声响亮,声高短促,胃脘灼热,口臭烦渴,面色红赤,便秘溲赤,舌苔黄厚,多为热证。

  3、辨病情轻重

  老年正虚,重证后期,急危患者,呃逆断续不继,呃声低微,气不得续,饮食难进,脉细沉伏,是元气衰败、胃气将绝之危候。

 

●治疗原则●

呃逆一证,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所以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为基本治法。

止呃要分清寒热虚实,分别施以祛寒、清热、补虚、泻实之法。在此基础上辅以降逆平呃。

对于重危病证中出现的呃逆,治当大补元气、急救胃气。

 

●分证论治●

一、胃中寒冷证

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进食减少,恶食冷凉,喜热饮,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

证机概要:寒蓄中焦,气机不利,胃气上逆。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方药:丁香散加减。

 

二、胃火上逆证

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

证机概要:热积胃肠,腑气不畅,胃火上冲。

治法:清胃泄热,降逆止呃。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竹茹、柿蒂。

 

三、气机郁滞证

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胃气上逆。

治法:顺气解郁,和胃降逆。

方药:五磨饮子加丁香、柿蒂。

 

四、脾胃阳虚证

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白光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中阳不足,胃失和降,虚气上逆。

治法:温补脾胃止呃。

方药:理中丸加吴茱萸、丁香。

 

五、胃阴不足证

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胃气上逆。

治法:生津养胃止呃。

方药:益胃汤加枇杷叶、柿蒂。

 

●其它疗法●

 

呃逆一证,病情轻重差别极大。轻者只需简单处理,如导引、取嚏、指压内关、合谷、人迎等,可不药而愈;

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者,也可配合穴位注射、针灸治疗。

 

典型病例

杨某,男性,40岁。因服用感冒药后致呃呃连声,1分钟左右一次,声短而频,不能自制4天来诊。伴胸胁胀闷,恶心嗳气,纳差,脘闷食少,肠鸣矢气,头晕目眩,舌苔薄白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呃逆(肝气犯胃)西医诊断:膈神经麻痹

证机概要: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胃气上逆。

治法:顺气解郁,和胃降逆。

 

 

●针灸疗法●

针灸配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呃逆穴、后溪穴、合谷、陷谷、天突。

上一篇:学术快报丨互相学习,共同新进步 下一篇:专家下沉常态化,专科发展规范化——记高卓维教授莅临中医科指导
微信服务号二维码
医院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