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过敏的病根儿在哪里?听听中医说过敏
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过敏症状频发的季节:鼻塞、流涕、打喷嚏、皮肤瘙痒等症状接踵而至,给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过敏不致命,却折磨着人。那么,中医如何看待秋季过敏?又有哪些中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过敏症状呢?一起来看看。
一、为什么会出现秋季过敏?
最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霉菌还有尘螨,秋天过后天气逐渐凉爽,致敏的物质微小且干燥,易飘浮在空中,风吹起后被人吸入引发各种过敏反应,让人防不胜防。此外秋季空气干燥且紫外线较强,皮肤易流失水分、屏障功能减弱,常出现干性湿疹和过敏性皮炎。因此秋季往往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
二、秋季过敏,都有哪些表现?
①眼睛——过敏性结膜炎
眼结膜受到过敏原刺激产生的超敏反应,出现眼痒、灼热感、结膜充血、流泪及分泌物增加等表现,脱离过敏原后,可逐渐自行缓解,常反复发作。
②呼吸道——过敏性鼻炎
以发作性喷嚏、流涕和鼻塞为主要症状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2022年数据显示我国的鼻炎患病率为10.77%,且逐年升高。如果过敏性鼻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可诱发哮喘。
③皮肤——过敏性皮炎
秋季常见的过敏性皮炎表现为面部、四肢等暴露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红肿。如果皮肤上出现风团,但24小时内能消退,可能是荨麻疹。
三、中医如何看待过敏?
面对过敏难题,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另一条路径。
中医认为,过敏外因与风、寒、湿等外邪有关,而内因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病因多归为“卫气不足”,“外邪侵袭”。卫气是阳气的一种,其性刚悍滑利,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等功能。《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说:“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风邪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善行数变,常与寒、热、湿等相兼相夹侵袭体内。如若脏腑虚损导致卫气虚弱,则常常易于感受外邪而发病,日久伤正,诸邪交阻互夹,出现缠绵不休的过敏性症状。
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脏腑正气足,则外邪不可侵犯,调理好肺、脾、肾三脏的正气,才可以抵御外邪。所以在治疗过敏性问题上,调理体质才是改善过敏问题的关键。
四、中医防过敏之道
①良好的起居与情志
预防秋季过敏,需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减少凉食摄入,保护脾胃免受寒凉侵袭,确保毛孔正常开闭,以利于肺主皮毛的宣发功能。
秋季主悲,人们更应注重情志的调节,保持心情舒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减少忧悲情绪,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睡眠,使机体能够较好地自我恢复。
②秋天怎么吃更健康?
秋季健康饮食应注重滋阴润燥、调和脾胃、温补身体。
●少吃辛味,如葱、姜、蒜、韭、椒等,秋季干燥最易伤津液;脾胃虚弱的朋友们,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苦瓜等凉性瓜果。
●多吃雪梨、柚子、西红柿等蔬果,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缓解秋季干燥;多食用一些有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小米、粳米、芝麻、百合、银耳等。
③食疗方推荐——秋季抗敏粥
材料:黄芪10g,白术10g,山药10g,陈皮5g,乌梅3颗,粳米50g,去核红枣2枚,生姜1片。
做法:食材先浸泡30分钟;加约2碗水煮沸后改小火煮30分钟,滤渣取汁,然后将粳米放入药汁中,加姜片煮至粥状;缓解期晨起服用,每周1~2次。
功效:补益脾肺,敛肺抗过敏。宜忌:适用于3岁以上孩子消化好、无明显外感炎症时对证、少量多次分服。
④艾灸、药浴可适当
【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扶阳固卫的功效。通过艾灸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可以温通经络,增强阳气,提升机体的卫外能力,有效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沐足】可采用扶阳、宣肺开窍的中药进行药浴,如艾叶、紫苏叶等,以调和气血,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总的来说,中医对于秋季过敏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增强体质、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和非药物疗法,我们可以有效地缓解过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当然,如果过敏症状严重或持续不退,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