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革命足迹 感悟红色情怀
2018年6月23日-24日,我院党委组织党员到韶关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走红色之路,重温革命情怀。在党委书记杨智才的带领下,约70名党员分别前往南雄梅岭、省委瑶坑旧址以及北伐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追寻先烈的英勇事迹。第二批党员约80人将在6月30日-7月1日启程韶关学习。
在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后,党员们首先到达了南雄梅岭。下了车后,映入眼帘的画面便是两山之间,梅树伴行,一条狭窄的小道蜿蜒前行。这便是梅关古道。纵古至今,这里酝造了不少动人的事迹。始建于秦汉时代的古道,是北方与南方的通关要道。韶关历史上著名的唐代宰相张九龄,是拓展古道的大功臣。转眼近现代史,开国元帅陈毅于1936年前后,率军在梅关古道持续三年开展游击抗战,并写下荡气回肠的《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在《梅岭三章》的诗碑前,邀请前来授课的南雄市委党校池丽泉老师激昂诵读,我院党员设身处地地领悟当年陈毅元帅的大义凛然。
南雄市的瑶坑村,也是一个重要的红色基地。1939年冬天,省委机关秘密迁往南雄,瑶坑村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省委机关驻地。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建立了地下交通站和电台,在艰苦的环境里,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出色地领导全省地下党和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和武装斗争,使瑶坑村成为当时广东抗日的指挥中心。
下午的阳光,映照在黄白色的瓦房墙壁上,透出一种犀利的明亮感。几座土屋中,原汁原貌地保留了当年工作人员驻守时的样貌,包括使用过的织篮、梳妆柜等生活用品,并设有当时的文件档案、驻守的工作人员简介展示。在较为宽敞的门前广场上,党员们在党委书记杨智才的带领下,庄严重温入党誓词,并合影留念。
此行最后一个站点,是位于韶关市区的北伐战争纪念馆。诺大的纪念馆,数个展厅,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由国父孙中山先生发动的两次北伐战争与韶关的联系。在参观过程中,我院第一支部书记李志平也担当历史解说员,讲述个中的人物故事,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也对北伐战争这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艰苦岁月,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最终换来了当今幸福的生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是我院党员们在这次参观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心得。
(第一批活动)
(第二批活动)
加强党员思想认识,牢固思想堡垒,是党建工作的第一大环节。如今,“强党建、促发展”已成为一种共识,我院已从以往的“重业务轻党建”,转变为“抓好党建工作,引领业务发展”的发展思路。今后,我院将进一步夯实党员思想根基,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推动医院稳步发展。(党办李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