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016心律失常新进展学习班
文字来源: 发布日期:2016.07.02 浏览次数:
我院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016心律失常新进展学习班 内一科 瞿珍清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及保障患者安全,围绕医院三甲复审的工作要求,由高明区人民医院主办的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016心律失常新进展学习班”于2016年6月23日顺利举行,我区各医疗单位同仁共三百余名参加了此次学习班。 本次学习班邀请到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CU主任柳俊教授进行授课。柳俊教授围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与梗死相关血管的关联性做了精彩演讲。体表心电图作为无创、简单易行、即时性好、普及最为广泛的一种工具,在心肌梗死的早期识别、定性、定位、 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等方面仍处于无可替代的位置。 通过对比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和体表心电图表现,目前已经能够利用体表心电图大致预测急性下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80%~90%由右冠状动脉闭塞引起,10%-20%由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引起,极少数由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引起。通过简便的体表心电图判定梗死罪犯血管,为制定治疗策略、判断预后提供快速决策依据。 作为作为高明区唯一一家三级医院,我院心内科近几年来一直重视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工作,在恶性心律失常、冠心病介入诊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成效。会上,来自我院的专家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开展工作的心得: 心内科副主任刘许增副教授分享的《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简单明了的介绍了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心电图识别、快速处理策略。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风险,尤其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通常是可导致室速、室颤、猝死等严重后果的心律失常,临床需及时明确诊断,判断原因、诱因及对预后的影响并及时处理。 心内科主任余新东教授就《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策略》做了详细的阐述。结合一些病例及心电图对临床各种常见的影响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策略做了详细的介绍,尤其着重于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室性心律失常处理,为临床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导。 此次学习班内容丰富,大家通过研讨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与体表心电图及临床处理,通过各位专家、教授的经验实践分享,在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及心电图诊断方面开拓了新的思路。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学习班拓展了思路,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