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2018年市级继教《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体系的措施及影响》
急诊医学在飞速发展中,特别以急诊网络的建设和创新为契机,佛山各区已开始建立区属的网络,比如南海区的胸痛联盟、三水区联合卫计局打造的区域急诊网络。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我科在2017年开始构建的全区急诊网络、胸痛网络,已初见成效,并吸引了卫计局的关注,2018年4月16日、18日,卫计局联合高明区急诊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对6家医院(高明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明城华立医院、杨梅医院、更合中心卫生院、合水医院)进行初步的急诊、医疗体系调研;2018年4月28日,卫计局联合我院李敏雄副院长、医务科张国栋科长、急诊科人员,赶赴三水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参观学习。
调研现状和三水参观对比后发现,我区的急诊网络、医疗体系已经和同级别地区逐渐产生了差距,差距在数年后必将产生显著的区别。如何构造我区先进的急诊网络、医疗体系,需要我们正视,并迫切的开始行动。
急诊科在经过前期周密筹备下,2018年5月17日,举办市级继教《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体系的措施及影响》,陈高华主任担任主持,会议请来了在网络建设各节点中的关键人物:
佛山市高明区卫计局医政科马丽娟科长,通过介绍各种急诊网络体系,联系我区实际状况,提出《完善高明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思考》,初步提出发展思路:对区域医疗急救体系规划,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管理,打造每个镇区的急救点,为体现政府职能、公益型,建议财政经费进行支持。
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指挥中心蔡凌依股长,介绍目前佛山四警合一、区内各医院120急救点的运作情况,特别对于在110-120联动机制下出现缺少科学、快捷的联动系统平台导致的信息沟通不畅,提出了各种建议:增大医疗建设投入、细化和完善工作机制、提高联动协调作战能力、加大组织督导工作力度。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刘平主任,《区域性急救体系建设的探索》,详细介绍三水区在卫计局带领下进行的急诊网络建设:2018年1月开始运行的急诊24张病房、5张EICU床位,全新布局的业务用房、医护协作、分诊台重组、可同时应对30人的大型突发事件的场地和人员,强中心-建站点、急诊网络信息化,一步步打造区级急诊网络和危重症救治中心。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伍增龙医师,关注《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与运行》,院前急救体系中涵盖的医疗机构、网络体系、人员队伍,医务人员能影响最大的就是自身的能力素质,在不断提升我科急救人员急救意识、技能的同时,组建了科内急救技能小组,每周下乡,携带急救器材、课件资料,点对点进行培训,定期考核和竞赛,努力打造区域的急救人才体系,加强医院间的联系,提升医疗反应速度。
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体系,需要政府、医院共同构建,受益的主体将是本地区的广大群众,提升医疗速度,就是提升医疗安全,就是提升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