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们与你同行
文字来源: 发布日期:2010.06.08
作者:杜伟娴 文章来源:ICU “BB,真乖,BB,真听话”,听到这一声声亲切的声音,也许你会以为这是母子之间的呼唤,其实,这是我们ICU医护人员在精心治疗和照顾一名患儿时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的真情流露。 2010年5月27日21:20分,一名高热不退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从手足口病区转入了ICU。只有一岁多的患儿精神萎靡不振、频繁惊跳抽动、哭闹不安,采取抗惊厥、脱水防治脑水肿及神经源性肺水肿、降温、静滴丙球、防治感染、对症等处理,病情有所控制。 28日凌晨4:00,患儿体温再次升高至39度以上,伴惊跳、精神变差,在王孝杰副院长主持下,医院手足口病专家组详细讨论病情,指导诊治工作,积极抢救并请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上级专家会诊,同时耐心抚慰家属情绪,配合治疗。 28日晚 22:40,患儿突然出现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性抽搐,呼吸浅慢且不规则,病情来势凶险。据以往报道,这类病情患儿往往在数小时内死亡。医护人员们当机立断,立即给予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施行呼吸支持、循环支持、心肺脑等重要脏器保护等救护措施。3小时后,患儿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他们悬吊的心才稍稍平静下来,却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在治疗过程中,ICU组织了最强的医疗护理骨干,在科主任及护长的带领下,对患儿实行特医特护。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容不得有半点马虎,每一步操作都深思熟虑。维护静脉通道通畅,患儿爱动不能配合,护士大部分时间要守候在床边看护,由于维护得当,有效保证了各种治疗药物及时输入,一直使用到患儿病情好转,顺利出科;气道护理,插管深度,门齿刻度必须保证12.5cm,过深造成单侧通气,过浅导致气管插管脱落,婴幼儿误差不能超过0.5cm,所以每一次护士吸痰及更换扁带,都必须要2人配合,一个用手固定管道,一人吸痰;最严重的时候患儿一天又吐又泻6次,管床护士都及时清洗干净……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儿神志转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病情转危为安。5月31日,停呼吸机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6月2日,生命体征稳定、饮食及大小便正常,转回普通手足口病区。看着孩子又活泼可爱地出现在眼前,家长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类似的故事不断在ICU里演绎着。自从ICU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非典、禽流感、手足口和甲流等疫情。面对病魔和困难,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掌声与鲜花,只有他们默默工作的身影。每一天,我都被这些看似平凡却又伟大的事情感动着。在与死神的抗争中,我们的医护人员让本已脆弱的生命变得无比坚强。我为生命的绚丽而喝彩,我为ICU全体医护人员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