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病“虫”口入——浅谈肝吸虫感染
文字来源: 发布日期:2014.07.24
最近接诊了几个中年男性病人,都是出现了突然而剧烈的上腹痛,伴有呕吐、腹胀等症状来就诊。超声检查发现他们的胆囊增大,胆汁内见漂浮弱光斑(肝吸虫的虫体);肝内胆管壁增厚、毛糙,胆管亦扩张,呈胆管炎声像图改变。追问病史,都嗜好吃“鱼生”,查粪便中都存在肝吸虫卵,故可诊断为肝吸虫感染并发胆囊、胆管炎。 尽管医生叮嘱不要吃“鱼生“,但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鱼生”甘香爽甜,就着烧酒津津有味地品尝时,哪会想到即将与“虫”相伴。殊不知,轻度感染者可能毫无症状,或者仅以消化不良、轻度腹泻为表现,而严重者则可出现急性胆管炎、胆囊炎或胰腺炎等症状。更令人担忧的是,研究表明,存在肝吸虫感染的人群组患胆管癌的机率明显高于无虫组。 不仅有食“鱼生”史的人会感染肝吸虫,吃未煮熟的鱼虾、切生熟食的砧板不分开、吃未洗干净的生葱蒜、蔬菜等都有可能吃进肝吸虫卵,引起感染。怀疑感染了肝吸虫的人们,可以到医院查粪便常规或集卵检测,找到虫卵即可确诊感染,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可能得经过多次化验才能发现虫卵。另外,还可以行肝胆B超检查,部分肝吸虫感染者可能会提示相应病变,如胆囊增大,胆囊漂浮物或胆管壁增厚、毛糙等。诊断肝吸虫感染后,若无明显症状者,只需服药行驱虫治疗;倘若出现严重的胆囊、胆管炎或梗阻性黄疸,则需进一步检查治疗,明确胆管病变性质,排除恶性病变,必要时放置引流管,驱虫引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