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活动丨骨质疏松,你关注了吗?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2022年10月20日下午,我院内分泌科在门诊一楼大堂举行“世界骨质疏松日”义诊活动,现场为群众提供免费测量血糖、血压、义诊等服务。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重要的老年性疾病,疼痛常为持续性,因骨质疏松产生的骨折较为常见。现场一位婆婆就咨询到,年纪大了总是觉得周身骨痛,但并不知道原来跟内分泌也有关系。我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杨灵凤表示,内分泌的因素和骨质疏松的关系是非常密切,骨质疏松症是受到多种激素调控所导致的一种代谢性骨病,比如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等都和骨质疏松有一定联系。
为何会骨质疏松?
第一,就是雌激素的缺乏。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的病因,雌激素如果缺乏,它会导致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成还有活性降低,会导致肠道对食物当中钙的吸收减少,雌激素缺乏会增强骨骼对于甲状旁腺激素的敏感性,这样出现的后果就是骨的吸收增加,并且可以直接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使骨的形成量减少。所以,绝经后的女性非常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尤其是在绝经之后5年之内;
第二,比较有关系的激素就是甲状旁腺激素,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旁腺激素相对升高的情况会增加破骨细胞的作用,然后导致骨骼的破坏是增加,从而就会引起来骨质疏松的这种表现;
第三,就是其他的一些激素的影响,比如说降钙素,还有1,25-二羟维生素d3的水平。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杨灵凤建议:第一,一般措施为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维持体重、戒烟、常规承重或对抗性训练、限制酒精摄入;第二是基础药物治疗:钙+维生素D;第三是药物治疗:骨吸收抑制剂、促骨形成剂。
她表示,要做好相关预防,日常生活中最首要的就是进行饮食护理,比如扩展食物种类,尽量从食品中补充钙质,含钙质的食物主要有牛奶、奶制品、大豆、豆制品、虾皮等。多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以及黑木耳、松仁、板栗、香菇等。同时,应保持足够的体力活动,增加户外活动,接受紫外线照射,有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质在骨骼中沉积,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老年人则要做好自身安全护理,保证环境安全,浴室地面干燥,家中过道避免障碍物,尽量不做弯腰、扭腰、触摸脚趾、仰卧起坐等动作,以免增加骨骼负担。(文/图 党办李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