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投诉)电话:0757-8866 7003 急救电话:0757-8888 6666 纪检监察举报电话:0757-8882 9909
投诉地点:总院区门诊1楼客户服务中心 接待时间:周一-周日 8:00-12:00 14:30-17:30
我院中医科成功举办市级继教《镜像疗法在基层医院脑卒中后康复的推广运用(广东省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文字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25     浏览次数:

谭坚毅副主任医师:DTI技术引领精准评估
放射科专家谭坚毅深入解析了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卒中康复评估中的应用。通过追踪脑白质纤维束的微观变化,DTI可量化分析神经结构损伤程度,为早期预后判断和康复方案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案例显示,DTI能清晰呈现皮质脊髓束等关键纤维束的损伤与修复过程,突破传统评估方法的主观局限,成为脑功能研究的“无创显微镜”。

肖锐副主任治疗师:镜像疗法重塑神经可塑性
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全面阐述了镜像疗法的革新价值。通过视觉-运动耦合机制,镜像疗法激活大脑镜像神经元,促进神经通路重塑,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研究显示,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后,患者步态对称性提升76%,上肢抓握能力增强42%。肖锐强调,该疗法凭借“无创、低成本、高依从性”的优势,正成为康复医学的主流选择。

马文校副主任中医师:认知与心理康复新突破 
副主任中医师马文校聚焦脑卒中后“看不见的残疾”——认知与心理障碍。通过镜像视觉反馈,患者空间忽视评分提升40%,抑郁发生率降低2.4倍。马文校提出“混合现实+居家数字化”的创新方案,如体感与智能镜结合,为认知重建与情绪调节开辟新路径,真正实现“身心同治”。

胡敏瑶主任中医师:上肢功能康复的实践智慧 
胡敏瑶通过轻、中、重度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案例,验证了镜像疗法对上肢功能恢复的普适性。治疗12周后,患者Fugl-Meyer评分提升75%,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她指出,镜像疗法通过“视觉欺骗”激活患侧运动皮层,结合个性化训练强度,可突破传统康复瓶颈,尤其为重度患者带来希望。

杨嘉恩副主任中医师:揭秘后遗症机制 
杨嘉恩博士从病理生理角度剖析脑卒中后遗症的形成机制,指出胶质瘢痕、炎症微环境与神经再生障碍是功能恢复的三大阻力。他强调,唯有深入理解缺血核心区损伤、突触效能改变等关键环节,才能针对性开发神经保护策略,为多学科治疗提供理论基石。

周光进副主任中医师:中医与现代技术的跨界融合 
副主任中医师周光进探索针灸、推拿与镜像疗法的协同效应。案例显示,针灸刺激穴位联合镜像动作训练,可使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速30%。他提出,中医“整体调治”与西医“局部激活”的结合,既能优化康复效率,又能降低医疗成本,未来借助VR/AR技术,有望实现“智慧康复”新生态。






本次继教以DTI精准评估为基石,融合镜像神经重塑技术与中西医协同创新,与区内外众多同行互相交流经验,课程内容实用性强,学员互动热烈。

上一篇:紧密型医联体共建 | 高明人医携手更合镇卫生院共建中医康复联合病房 下一篇:精准微创,守护呼吸健康—肺结节消融术,不开刀的治疗新选择!
微信服务号二维码
医院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