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开展新项目——光动力治疗
文字来源: 发布日期:2014.07.24
我院与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公司合作,在皮肤科开展光动力治疗(PDT)项目,主要用于尖锐湿疣、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鲍温病、痤疮等皮肤良性及恶性疾病的治疗。 PDT在我国临床应用约2年左右时间,主要用于鲜红斑痣、日光性角化病、尖锐湿疣、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鲍温病等皮肤良性及恶性增生性疾病,对痤疮、真菌性皮肤病、顽固性病毒疣、增殖性红斑、结节性或局限性硬皮病和银屑病等难治性良性皮肤病也有较好效果。 光动力治疗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是将光敏剂输入人体,在一定时间后,以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产生一系列光化学和光生物学反应来达到治疗目的。其基本原理是生物组织中的光敏物质受到相应波长光照时,吸收光子能量,由基态变成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光敏物质迅速经过物理退激或化学退激过程释放出能量而返回基态,在物理退激过程产生荧光,以进行疾病的诊断;在化学退激过程产生大量活性氧,活性氧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损伤细胞结构或功能,产生治疗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学者报道了用PDT治疗恶性肿瘤的初步尝试,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目前应用广泛的是5-氨基酮戊酸,即ALA-PDT。正常情况下,ALA(艾拉)在细胞内的量很小,本身不产生光敏性。外源性ALA进入体内后,可被增生活跃的细胞选择性吸收和积累,并在细胞内转化为原卟啉(PPIX)等卟啉类物质。细胞内的PPIX是一种很强的光敏物质,经过特定波长的红光照射后即发生光动力反应,产生活性氧如单线态氧等而杀死增生活跃的细胞,而邻近正常组织则不受影响。ALA-PDT方法简便,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