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日记】 养儿方知父母恩
文字来源: 发布日期:2014.07.24
在儿科病房工作十数载,见过不少各种各样的父母,自己也从年少无知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位母亲。角色的转变让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真正读懂了“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话的含义,对这个大千世界发生的事情,多了几分豁达,少了几分迷惑。 儿科病房里,护士的工作琐碎而平淡。每天面对的都是些不谙世事的孩子,他们不是哭就是闹。但在这些日复一日的哭闹声中,细细地品味过来,有许多触动我心灵的事情,使我微笑、感动、流泪… 最可爱的父亲:早上八点,新生儿病房探视时间,把浅蓝色的窗帘拉开,隔着厚厚的玻璃,就会看到一张张或喜或忧的面孔,迫不及待地张望着,寻找自己孩子的踪影。把婴儿床拉到窗前,一个新爸爸,全然忘记了那层玻璃,额头重重地撞到玻璃上。周围的家属哈哈一笑,他自己也憨然一笑,摸摸撞痛了的额头。 最坚强的母亲:我们儿科的医护人员都应该记得他,一个姓曾的小男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自出生那天起已经记不清他到底多少次住院了。男孩的母亲,一个普通而朴素的妇女,没有悲悲切切,没有怨天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朴实的笑容:呵呵,阿姨,我们又来住院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费用大概要几万至十几万元,加上经常生病住院,对一个普通百姓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费用。眼看着小男孩一天天长大,情况也不很乐观,再不手术,恐怕要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了。那位朴素的妈妈,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放弃的信念,起早摸黑卖早餐,一点一滴地终于攒够了手术费,在小孩四五岁时为他实施了手术。时至今天,我还会偶尔看见那张朴实的笑脸:阿姨,今天不用上班吗… 最悲情的母亲:一个平常的早晨,护理部蓝主任如常到住院部安排工作。等待电梯期间,问候身边一位妈妈:带BB来医院体检吗?妈妈回答说:有点吐奶,找医生看看。蓝主任不经意地看看小孩,吃惊地发现他已经面色发绀。急忙拦住电梯,直接把他带到儿科NICU。小男孩才四十多天,面色及四肢发绀,心率70到80次/分,抽泣样呼吸。清理呼吸道,吸出大量白色奶液样物,马上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经过几个小时紧张的抢救,患儿的心率由快变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生命的气息越来越弱…当肖主任沉重地向苦苦等候在门外的家属交待患儿的病情时,整个NICU顿时寂静无声,清晰地听到门外那位年轻的妈妈撕心裂肺的悲痛与无奈……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让我拥有更多的机会感受人间生离死别,品味父母亲情,感悟人性的可敬与可爱。在儿科病房里,孩子生病受苦就像家庭遭遇突发事件,年轻的父母们爱子心切,方寸大乱。我们经常被误解、责难,甚至被辱骂过。但我也是一位孩子的妈妈,所以更能理解与宽容,更能明白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 有一首歌这样唱:“…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是啊,父母亲对孩子的那份爱就像天空中那轮明月,轻盈,柔和,纯洁。如丝丝甘露,润物无声。 朋友们,常回家看看吧!看看那饱经沧桑的面容上欣慰的笑容;确实没有时间,打电话问候一下吧,听听电话那头暖暖的声音。因为,无论这个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子,你,还是他们心中那个微笑着慢慢熟睡的小婴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