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突发脑中风患者奇迹般康复
文字来源: 发布日期:2009.07.30 浏览次数:
对于今天还在幸福地工作和生活的新圩何女士来说,2008年2月28日,是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因为这天如果不是高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ICU(重症监护室)等多位医务人员齐心协力、争分夺秒地与突如其来的病魔作斗争,43岁的她这辈子恐怕只能躺在床上度过余生。 何女士2006年作妇科手术时发现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因平时偶有气促,未予重视,没作任何治疗。2008年2月28日22:20她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2小时入我院内三科,体查:神清,血压正常,心尖区闻及3/6级舒张期杂音,口角右偏,伸舌左偏,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头颅CT正常。当班的神经内科医生诊断患者是心源性脑血管栓塞, 需要行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刻不容缓!否则瘫痪难恢复。医生甚至就在临时车床上检查完病人,马上转入ICU,五位医务人员围着病人紧张而有条不紊地工作:上监护仪,抽血化验,插尿管,配药,15分钟的准备工作就绪后,rt-PA50mg一滴滴流入患者体内,用药过程中瘫痪的左侧肢体开始移动,一小时后溶栓结束,左上肢肌力升至5级,左下肢肌力4级,无任何出血。溶栓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无出血,住院12天后,左侧肢体肌力5级,偏瘫完全恢复正常。2008年11月,何女士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将脑卒中的病因也作了根治。 脑卒中,中医称作“中风”,包括脑梗塞、脑出血。是“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危险性极高的疾病,近年已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成人首要的严重致残原因。据统计,我院脑卒中病人占神经内科住院病人80%左右。 像何女士这样的脑栓塞能成功获救,一是在于医生判断的准确,二是争分夺秒地实施有效的抢救,三是体现了医院平时的多科协作综合抢救治疗的能力。2007年我院在高明区率先开展脑梗塞静脉溶栓, 成立由神经内科、ICU、急诊内科、CT室、检验科组成的脑梗塞静脉溶栓小组,开通绿色通道,使用rt-PA (艾通立)、尿激酶两种药物,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起病3小时内用rt-PA(超过3小时是不能用的),起病3-6小时只能用尿激酶。在脑卒中救治过程中,有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即在6小时内运用药物迅速疏通被阻塞的血管,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神经元会因缺血坏死,这时候再用溶栓药物无益反而引起出血,越早用药疗效越好。我院至今已溶栓40例,使用rt-PA (艾通立5545元) 21例,完全有效11例(偏瘫,失语奇迹般地全部恢复),部分有效4例,完全无效6例,有效率达71.4%,使用尿激酶(441元)19例,完全有效7例,部分有效2例,完全无效10例,有效率47.3%。 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分不可改变和可以改变的两类,前者包括家族史、地区、年龄等,后者主要包括久坐少运动、抽烟酗酒、饮食高脂肪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主要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的人士和身体肥胖者。脑卒中发作时的主要常见症状有: (1)症状突然发生。 (2)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3)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4)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5)双眼向一侧凝视。 (6)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7)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8)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9)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10)突然出现神志模糊或昏迷。 因为知识不足、治疗不及时,脑卒中致死或致残的悲剧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这对于病人的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医生特别提醒,有些人出现症状后,往往想休息一下,或睡一觉再说,或先找“安宫牛黄丸”来服用,这是十分危险的。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以免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送院的途中,要防止病人跌伤;对于昏迷的病人要注意保持呼吸的通畅。早在2000年,英国专家就提出了“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的口号。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6月24日被设定为“世界卒中日”,以期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脑血管疾病知识,与卒中争夺时间、争夺生命。